肺癌治療新希望
2016-09-09

   ▲(左起)EGFR基因變異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阿Paul, 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智文醫生,  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肺癌號稱頭號殺手,一直高踞香港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,每年約有逾 4600人患上肺癌,而每年死亡人數接近4000人之多。肺癌可細分為不同類型,當中以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」(EGFR)呈突變的「非小細胞肺癌」(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; NSCLC)最為常見。

這類肺癌的患者多屬非吸煙的亞洲女性,不少患者確診患上肺癌時已屆末期,這也意味著非小細胞肺癌實在防不勝防。雖然以往醫生大多按照肺癌病人的期數採用傳統治療如手術切除、化療或第一代口服標靶藥,但傳統治療在療效及副作用方面各有長短。

近年醫學界有所突破,已研發出第二代口服標靶藥作為EGFR基因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,能永久黏附在癌細胞突變的受體作長效治療,比第一代口服標靶藥更有效減少惡化機會及降低治療失敗風險近3,並提高治療反應率,獲全球大型臨床研究證實在多方面都更勝第一代口服標靶藥。

 

傳統治療方式各有長短  治療選擇局限於10年前

針對 EGFR 基因變異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選擇會因為癌症分期而有所不同:早期患者可以透過手術切除腫瘤,而大部分晚期(或轉移)的肺癌患者只能接受傳統治療如化療,而當中就只有最多約一半病人可存活約一5,並且要面對化療所帶來的強烈副作用,如脫髮、嘔吐及免疫力下降等,治療效果未如理想。

EGFR基因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的口服標靶藥與傳統化療相比,更明顯減慢惡化速度、改善與肺癌相關的症狀(例如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痛楚) ,從而改善病人生活質素及健康狀況。

雖然肺癌標靶治療的第一代藥物藥效不錯,但其藥理及療效有一定的局限。隨著醫學進步,治療選擇不再停留在10年前的第一代口服標靶藥「厄洛替尼」(Erlotinib)和「吉非替尼」(Gefitinib)。第一代口服標靶藥針對單一種癌細胞突變的受體抑制腫瘤細胞增長,當中藥物與癌細胞突變受體的結合是可逆轉及暫時的,即結合起來就有機會鬆開。而第二代口服標靶藥「阿法替尼」 (Afatinib)的出現,不但在藥理有嶄新的改進,於療效方面比第一代口服標靶藥更為明顯。根據早前的臨床研究結果証實,相比化療,第二代標靶藥「阿法替尼」可延長整體存活時間 60-70%,明顯減低死亡風險,是唯一一種具有延長病人整體存活時間實證的肺癌口服標靶藥。

  

 

口服標靶藥推陳出新  最新研究證實第二代比第一代更勝一籌

近年醫學界領先打破肺癌治療上的限制,研發出第二代口服標靶藥「阿法替尼」。「阿法替尼」針對多種癌細胞突變的受體,與癌細胞突變受體的結合是不可逆轉及永久的,即一結合起來就不會分開,藥效持久,是藥理上的一大進步。此外,科研人員發現「阿法替尼」針對 EGFR 基因突變中的 Del19 exon21 突變(佔 EGFR 基因突變個案整體近九成)尤其有效6-8,醫學界因此透過優化了挑選病人採用標靶治療的過程,讓「阿法替尼」能對特定基因突變的病人作出具針對性和有效的治療。

 

最新大型臨床研究Lux-Lung 7是全球首個直接比較第一代和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的研究,探討「吉非替尼」和「阿法替尼」兩者作為EGFR基因變異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差異。是次研究有多達14個國家及319名未曾接受過任何治療的EGFR基因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參與,本港亦有參與是次研究,研究結果對本港患者於EGFR基因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上的選擇有著重要的參考依據。臨床研究結果顯示1「阿法替尼」為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顯著的好處。相比起第一代口服標靶藥「吉非替尼」,第二代口服標靶藥 「阿法替尼」作為一線治療於EGFR基因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時,能降低肺癌惡化風險 27%,及 降低治療失敗風險 27%,並提高治療反應率。有關研究結果已於《刺針腫瘤學》(The Lancet Oncology)國際醫學期刊發表。

 

 

 

「吉非替尼」與「阿法替尼」的療效比較列表

全球首項研究直接比較兩種EGFR標靶藥物的差異(「阿法替尼」與「吉非替尼」)

 

第一代口服標靶藥

吉非替尼 Gefitinib

第二代口服標靶藥

阿法替尼 Afatinib

腫瘤反應率

56%

70%

腫瘤反應期中位數 ()

8.4

 

10 .1

 

抑制EGFR基因突變能力

只與癌細胞受體蛋白家族的單一成員結合,而且是可逆轉及暫時的,結合後有機會鬆開

可與癌細胞受體蛋白家族的所有成員結合,而且是不可逆轉及永久的

18個月無惡化存活率

15%

27%

兩年無惡化存活率

8%

18%

政府或其他藥物資助計劃

納入關愛基金

納入關愛基金

 

此類肺癌常見於亞洲  盼第二代標靶藥救助更多本港患者

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智文醫生表示 :「臨床研究結果總結,第二代標靶藥「阿法替尼」為EGFR基因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顯著縮小腫瘤及延遲腫瘤生長,不良反應亦可以預期、管理和予以控制,患者生活質素亦因此得到顯著改善。所以對症下藥、選擇最合適而有效的治療是患者抗癌的最大關鍵。新藥減少惡化機會近31,是醫學界在肺癌治療上的新突破,盼望能為本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希望。」

由於約50%的亞洲裔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會出現 EGFR 突變的情況9,因此在亞洲地方如香港,特別需要針對這類型肺癌的有效治療方法,相信「阿法替尼」的出現會令更多EGFR基因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的香港患者受惠。現時,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「阿法替尼」已納入關愛基金資助範圍,為本港有需要人士減輕經濟負擔。